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晓林教授做客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家讲坛”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12浏览次数:150

2023年6月7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家讲坛”第二十七期顺利开讲,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晓林教授应邀作“关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思考”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为平台,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新娟教授主持。

图片

高晓林教授对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和学科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关于建设海外中共学学科的重大意义;二是关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百年扫描;三是关于海外中共学学科属性与建设思考。高晓林教授认为海外中共学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从学科发展来看,建设海外中共学二级学科是全面建设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需要;从哲学社会科学来看,设立海外中共学学科能使国内相关研究成为海外中共研究的引领力量;从党的事业发展来看,高定位系统性的学科建设是深入的理论研究,对总结我党百年历史经验、培养优秀人才,发挥历史启迪作用;从对人类文明发展来看,健全、合理学科设置是对党史和理论的全面系统研究、是向世界讲好中共故事、全面参与引领海外中共学研究的学科支撑。

关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百年扫描,高晓林教授总结了四个研究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海外中共研究的起步阶段,初期的研究演变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尚未形成学科化研究;第二个时期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有所发展;第三个时期为改革开放后,海外中共研究曲折前进与跃升发展。受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影响,研究呈现出了V字型变化趋势。2005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逐渐深入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地域与辐射范围开始扩大,但仅针对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研究仍远远少于海外中国学相关研究;第四个时期为新时代之后,海外中共研究更加丰富与繁荣。十八大以来海外出现新的研究动向,开始思考经济成功背后的领导力根源并对中国共产党兴趣逐渐浓厚。总体进入学术研究、政治影响、新闻报道三重交叉的阶段。海外中共研究呈现出一体化与模块化的特点,比较研究与多学科融合的海外中共学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实证分析、科学主义与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

在海外中共学学科属性与学科建设层面,高晓林教授提出海外中共学学科发端于海外汉学学科,脱胎于海外中国学。20世纪初,汉学学科逐渐向中国学学科转化且与政治学、国际关系、区域研究等学科相互交织。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各国纷纷设立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机构,而国内高校的海外中共学学科亦逐渐科走向规范化。在学科建设与设置的层面,高晓林教授认为,作为中共党史党建下的二级学科,海外中共学学科既要注重学科边界,又要注重学科融合。学科性质、学科定位与建设方向、理论构架、培养体系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要服务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现实需要。在海外中共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研究展开中展开对外交流等。

高晓林教授的讲座生动、深刻、全面,为致力于海外中共学研究的学者和师生提供了宏观性与方向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