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暨第四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外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行。
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外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宇伟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在致辞中特别强调了该会议主题与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发展方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全球传播”是高度契合的。专家们就以下三个议题、围绕会议主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国际关系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巍教授认为,社会主义中国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教授武心波在发言中说,只有确立起“大我”的时空观和时空逻辑,人类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拥抱全球,最终才能实现马克思预言的个体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冉光芬从哲学相关概念剖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类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等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蒙象飞教授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要化解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误解,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必要。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国民教授在点评上述专家发言时说,从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说,要想取得国际话语权,要加强研究一些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教授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到实践的飞跃以及中国建设性维和的新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广大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阿拉伯国家对于我们党的认识越来越正面的发展趋势。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指出,习近平外交思想从理论渊源上既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也包括了优秀传统文化,还汲取了国际主义等思想。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姚莉萍认为,我们在制定中国新时代全球战略要特别考虑怎么维护主权利益、怎么捍卫安全利益和怎么维护发展利益。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鸣歧教授点评了该环节四位专家的发言。他总结说,如何在国际上构建一个真实立体、可亲可近的中国形象,是我们今天确实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三、海外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研究
《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景文从“两山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和国际生态责任三个方面介绍了海外学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肯定性评价。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吴瑛提出了增强中华文化在海外年轻人中的传播力应该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文从外交网站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的英文表达谈到海外传播要在词语本身上下工夫,要以海外民众能够理解的方式翻译出来。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郑国玉教授介绍了一些海外学者对数字丝绸之路的看法。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焦成焕教授在点评时谈到,如何把我国在国际生态环境治理、数字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理念和经验传播出去,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是我们当下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
最后,上海外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宇伟做了总结发言。孙书记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会议主题发表的众多真知灼见。他发现,通过这次研讨,大家达成了基本共识——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年龄层次进行分众化表达,才能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好我国关于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的理念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