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松等校领导参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三进”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17浏览次数:228

202112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三进”集体备课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岩松,校领导王静、林学雷、张静、查明建,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殿秀等参加了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主持集体备课会。

上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与宣传党总支书记孙宇伟领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介绍了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情况。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赵鸣歧教授以“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为题,从整体视角阐明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制定背景、框架结构、总体要求、主题主线、主要线索、根本原则、时代方位、基本底色、主基调和落脚点,以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和方法论特征,认为“两个确立”的提出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凝练。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吴瑛教授以“国内外舆论互动中提升全球话语能力”为题,从当前中国所处的舆论环境出发,梳理概括外媒视野中的中国国家身份定位和国家形象,提出要区分不同文明形态、不同国家和不同受众,开展区域国别精准传播,提升全球话语能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金英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驻外使馆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介情况,然后着重梳理了国外政党的关注点和评价。国外政党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创造的现代化新路,以及对人类和平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丁冬汉教授指出,《决议》中有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表述,精辟概括了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中国道路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创造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截然不同于西方的一条现代化新路。

李岩松校长总结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体现了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思政课建设要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着力面向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时学时新,距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刚好一个月时间,在充分学习领悟全会精神和《决议》内容基础上,举行此次集体备课正当其时。这次集体备课会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整体视野和局部视野兼具。既有整体层面对新提法、新概括和新论断的系统梳理,又有全球话语能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世界意义的独特视角。二是国内视角和国外视角兼具。既有国内话语体系的权威解析,又有国外政党的观察思考,更有中外舆论的互动镜鉴。三是跨学科思考和碰撞。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四位教授联袂展示,畅谈学习体会,不同学科视角、学科思考得到鲜明体现。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集体备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