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润心·第一期|“传统伦理的现代化重构”教学研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26浏览次数:52

2023620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成功举办启智润心·第一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沙龙。本次沙龙主题为传统伦理的现代化重构教学研讨,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全体教师参加了教学研讨,课程中心副主任王甲旬老师主持会议,部分兄弟院校教师参与了会议。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主任卞卓斐老师以“传统伦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定位”为主题进行报告。卞老师明确指出,传统社会中儒家伦理长期居于正统地位,以至于传统社会呈现泛伦理化特点,是源于王朝统治的支持,教育及习俗的影响,宗法族制的社会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伦理应厘清其伦理定位及社会功能。

蒙象飞教授以“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系统及其在思政课中的融入”为主题进行报告。蒙老师从天人关系、义利关系、群己关系、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四个层面论述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体系,由此指出,中国传统伦理融入高校思政课应遵循深入挖掘阐发其精华、推动优秀传统伦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个根本原则。

孔祥瑞老师以“美美与共、善与人同:大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主题进行报告。孔老师详细梳理了大同思想的起源、发展脉络,指出大同思想所具有的“天下为公”“平等博爱”等当代价值,并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同思想在新时代的升华和实践。

徐小平老师以“孝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主题进行报告。徐老师系统阐释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征、近代转变历程,指出当下弘扬传统孝文化具有促进个体美德培养、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时代价值。

秦文副教授以“传统礼法文化的现代传承与转化”为主题进行报告。秦老师通过对儒、道、墨、法等不同流派思想中蕴含的传统礼法文化的对比介绍,指出当今我们更多关注于儒家礼法观念,进而延伸出当下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的相关问题,强调对于传统礼法思想的深入挖掘之于国家治理与政党治理的重要意义。

报告分享结束后,“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全体教师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老师们认为,本次主题报告对于教学课程的开设、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实践的开展具有启发性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宇伟对本次教学研讨进行了总结。他谈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关键词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系统、精准的总结、提炼。我们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使青年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和根源,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丰富内涵,在学习和对外交流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