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有术,思而无界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二届学术文化节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28浏览次数:602

行而有术,思而无界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二届学术文化节

近日,为期两个多月的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圆满落幕。本次学术文化节围绕读书交流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论坛、论文比赛以及系列学术讲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营造学术文化建设氛围。

419日,以“对话青春,走过彷徨,实现价值”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在学院会议室举办。班主任张放向同学们介绍了“潘晓讨论”的时代背景、社会影响及历史意义,分析了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问题。重溯历史、回顾“潘晓讨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做新时代合格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54日,在班主任张放、辅导员刘豪杰的带领下,我院研究生参加了由松江区广富林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举办的“90后眼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论坛”。论坛分三个环节:分享“90后眼中的马克思”、探讨“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职业观、畅谈新时代的青年该怎样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会上,同学们讨论热烈,我院研究生沈梦玲作为代表发言。随后,张放副教授应邀向大家推荐了三本书:《马克思靠谱》、《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与《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他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同时还要结合马恩原著,在思考中提升理论能力。

在系列学术讲座中,学院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个方面,邀请了五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同学反响积极,现场气氛热烈。59日,学院邀请到华东政法大学校级智库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书记、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研究院副院长阙天舒教授做了题为“网络空间治理的生成机理与结构分析”的讲座,讲座由副院长蒙象飞主持。阙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网络空间现状、网络治理缘由、网络治理对策等方面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让同学们对网络治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516日,研究生论文比赛在松江校区会议室举办,本次大赛旨在增强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提升论文写作能力。张放、门小军、孙志伟以及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张鹏、英语学院郭小雨等多位老师担任评委,部分本科生也参加了此次论文比赛。

论文比赛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每位选手围绕选题背景及意义、论文框架及构思、主要观点及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评委老师针对同学们的论文进行了精辟的点评,指出不足并提出了修改意见。通过论文比赛,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文章写作需要反复打磨、交流思想、取长补短。

523日,开展了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探析”的讲座,主讲人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晓鹏教授,讲座由副院长蒙象飞主持。胡教授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近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中的最新发现。讲座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5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志丹教授为研究生开展了题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的方法论”的讲座,讲座由院长赵鸣歧主持。张教授用其深厚的哲学底蕴、丰富的研究积累,向同学们讲述了五点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方法论。他指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坚持战略性与策略性相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坚持话语感性与内容理性相统一。在师生互动环节,张教授建议同学们要读原著、懂历史、找问题,并且要建立跨学科思维,关注科技、军事、国家政治等领域。

65日,学院举办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探讨”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杨锃副教授,副院长蒙象飞主持讲座。杨老师就当前社会组织治理转型的特殊背景、基层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当前治理创新的基本议题及“凌云生态家”的案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介绍。同学们听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社区治理有了深入的了解与认知。

611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学系的张洪彬老师就“晚清读书人读什么样的科学书——以《格物探源》为例”,围绕传教士为什么要传播科学、自然神学对于中国读书人意味着什么、两种文化某些基础预设的不同等三方面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讲座由王英老师主持,张洪彬老师以其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赢得了师生们的纷纷赞赏。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学术文化节活动中,研究生们阅读经典书籍、参加论文写作、学术论坛、系列学术讲座,深刻认识到了学术研究需要厚积薄发、严谨务实、守正创新。通过此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了导师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倡导了科学创新精神,营造良好了学术文化氛围。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多学科和国际视野认识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思维研究问题的能力、面向社会现实的实践能力、畅达跨文化交流的外语能力。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为抓手,重点打造这一学术文化品牌,举办更为丰富的文化盛宴,以此提升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意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文/裘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