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认同与信仰
——致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
衣永刚
各位2020级新同学:
衷心地欢迎你们加入上外,成为上外马院人;祝贺你们开启人生一段新的旅程。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原来的本科学校也不相同,甚至专业也不一样,但是从今天起,上外人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身份、马院人是我们一致的归属。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牢牢的建立我们的这种认同和归属。关于上外,我相信在你们报考之前你们已经有很多的了解,我并不担心你们对作为上外人这一身份的适应;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作为马院人的认同。
一、从学“问”开始,到理论中去。“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理论,理论是学问的灵魂。你们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相信你都体会到了本科阶段到中学阶段的不同,包括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等。研究生阶段跟本科阶段的学习又有根本的不同。如果说本科阶段你们更熟悉的是专业,那么研究生阶段你们更多打交道的是学科,关于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异同我想是你们开始研究生学习生活应该去知晓的第一个问题,当然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你自己的理解;如果说本科阶段你们更习惯的是汲取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已知和确定性知识,那么研究生阶段你们更首要的是去探索人类知识的未知和回应不确定知识及至对构建人类知识体系做出你们自己的贡献;如果说本科阶段你们还是更多地习惯“学”和“习”,那么研究生阶段你们应该去养成“研”和“究”的自觉。胡适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我们不妨就从学习提问开始,在课堂上提问,在阅读中提问,在写作中提问,在提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一点一点去亲近、去感受理论的吸引力。
二、从经典中来,到现实中去。“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现实生活中更能发出其特有的魅力。学问成于经典,源于现实生活,“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类的认知史就是一次一次探索世界、突破现实束缚的过程,为了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人类以学科建构了知识体系,几乎每一个学科,每一次人们认为已经穷尽了在此领域的全部知识、看透了世界,窃喜于自己创造的“完美知识体系”时,很快就会被现实世界击醒,已有知识体系与现实世界产生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往往表现于某个知识领域内最基本的概念与真实世界问题的矛盾,从而陷入新的认知危机,于是人类开始新的探索,对已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修正与拓展,建立新的认知范式,最后推进知识体系的创新和突破,正是一次一次的认知革命开拓了人类知识体系的边界。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与全球抗“疫”战“疫”的过程让我们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有了更切身、更深刻的认知和体会,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从业者,我们要做到从经典中来,到现实中去;超越经典、回应现实;超越文本,回馈生活。
三、从信仰中来,到行动中去。“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马克思主义是信仰。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当人类开始追问事物终极的原因和本质的时候,“理性”就产生了;当我们反躬自问: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如此?我们与他们的区别何在?“自我意识”觉醒了;信仰则是人类由自我意识发展而来的独有精神现象,是人类为了应对自我意识觉醒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内在精神结构的自我平衡机制。只要是人,就必然需要“信仰”。罗曼·罗兰说:“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克尔凯郭尔则提出了“信仰之跃((LeapofFaith)”,信仰的力量可以战胜疑问和理性上通常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作为马院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本份,是天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把信仰化为行动。
回到我这篇致词的主题——我们是谁:认同与信仰,简而言之,“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期待大家通过自己的探究给出精彩的答案。祝福你们度过充实、幸福的三年。
再次欢迎你们。
202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