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索聊原·第七期:监控资本主义时代的劳动过程——基于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思考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18浏览次数:198

2022329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索聊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读书会”第七期顺利举办。此次读书会的主题为“监控资本主义时代的劳动过程——基于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思考”,主讲人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宝珠副教授,读书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慧超老师主持。

王宝珠老师首先阐述自己为何选择“劳动过程”作为探讨对象。通过展示三张不同时期的劳动过程图片,王宝珠老师指出劳动过程会循着时代变化而发生改变。马克思在许多文本中都包含着探讨“劳动过程”这一具体问题的微观向度。理解马克思论述的“劳动过程”并对比当下,有益于我们思索现代劳动过程所呈现出的特征并得到相应启示。

王宝珠老师逐段详细讲解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五章的第一部分:劳动过程。马克思对于“劳动过程”的论述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1自然段,主要阐述的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第二部分是第22-25自然段,主要阐述的是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的特点。在第一部分,马克思首先指出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次,马克思阐述了劳动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1)一个使用价值在不同劳动过程中的角色并不一样,“当一个使用价值作为产品退出劳动过程的时候,另一些使用价值,以前的劳动过程的产品,则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劳动过程”;(2)一个使用价值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每种物都具有多种属性,从而有各种不同的用途,所以同一产品能够成为很不相同的劳动过程的原料”;(3)强调活劳动的作用,“产品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新的劳动过程,也就丧失产品的性质。它们只是作为活劳动的物质因素起作用”。最后,马克思总结了对“劳动过程”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把它描述为它的简单的抽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在第二部分,马克思阐释了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的两种特殊现象: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其二,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所有物。随即,王宝珠老师对这一部分文本做出总结:文本从要素条件、物质条件和要素关系阐释“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从社会组织形式和产品分配关系讲述“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质”。

王宝珠老师表示,基于“劳动过程”理论对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劳动过程的考量带给我们分析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逻辑启示。在技术层面,劳动过程要素和劳动控制手段已然发生新变化;在制度层面,劳资关系和劳劳关系产生了新变化。这也有助于我们审视监控资本主义时代的劳动过程。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肖莎娜·祖博夫运用经济学逻辑对“监控资本主义”进行界定,并以谷歌等为例讲解公司如何榨取剩余价值。王宝珠老师强调,当前监控资本主义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地方在于其具备三种关键条件,即大数据、算法和平台。每次重大技术都会推动资本技术革新,进入监控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会通过现代的技术,对劳动过程的控制会推向新的阶段。在制度层面,从科层结构、雇佣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都展现出劳资关系和劳劳关系产生的新变化,特别是现代原子化的工作状态仍能受其控制。

王宝珠老师为学生们推荐了相关阅读书目,例如《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等,鼓励大家研读经典、反思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