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家讲坛”第15期:深化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几个问题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18浏览次数:206

2022421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家讲坛”第十五期顺利开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应邀作“深化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为平台,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鸣歧教授主持。

问题一: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

主要体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实践方面,具有政治庆典、历史总结以及推动当前和今后党的工作的重大意义;理论方面,开辟了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新领域、打开了党的先驱群体研究的新空间,填补了党的精神谱系研究的一个重大空白。

问题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刘建军教授从三个层次、四个方面解读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他认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讲的是思想信仰问题,体现为科学信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讲的是政治立场问题,体现为人民立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讲的是精神状态问题,体现为革命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讲的是实践要求问题,体现为忠诚品格。

问题三: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逻辑演进。

刘建军教授指出,通过伟大建党精神四个方面科学内涵的概念展开、范畴运转,其演进逻辑可以从静态转向动态、抽象转向具体、宏观转向微观进行把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起点最抽象、最宏观,这是因为党坚持的真理具有普遍性的结果(党与世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指向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党与中国)。从第一条到第二条的演化是从世界到中国具体化的过程。“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状态(党与自身),是从前两条转化而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进一步具体化,即党内个体对党与人民的忠诚(党与党员个人),需落实在实际行动、行动后果与效果上。

问题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

在刘建军教授看来,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有三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现斗争、勇猛入世的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对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伟大建党精神的概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土性来源;其三,国际共运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性来源。

问题五: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及其辨析。

刘建军教授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源自伟大建党实践,具体包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爱国启蒙实践、马列主义传播实践、工人运动实践、组织建党实践。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是创建共产党时的小实践,但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概括则要放在建设意识形态政治任务的百年大实践中考量,这一大实践更具普遍性。

问题六: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

刘建军教授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展开和弘扬,二者具有同一性。具体呈现在“点线面体”四个环节。点: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原点;线: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线;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体: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雏形和胚胎。

问题七: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

刘建军教授指出,红船精神是建党过程中标志性物件,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在政治地位的高低、大小关系、抽象与形象关系上存在差别。刘建军教授认为,学界可以进一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内部的谱系,将红船精神囊括其中,借用红船的“扬帆起航”的形象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

刘建军教授语言平实,内容丰富。他深邃的思考令与会师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