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人论坛” 第十七期:思想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18浏览次数:211

2022428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人论坛”第十九期顺利开讲。此次论坛主题为“思想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主讲人为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焦佩锋教授,本次论坛以腾讯会议为平台,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国玉教授主持。

此次论坛,焦佩锋教授从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兴起、思想史之于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进路和问题等三个环节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思想史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及其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第一环节,焦教授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兴起背景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思想史研究方法是一种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新的学术研究范式,他是史学研究方法哲学化、观念化、理论化的产物。美国哲学家兼历史学家洛夫乔伊首先使用了“观念史”(思想史)的概念,用以指研究过去生活和某些构成复杂信条和理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单元”。目前,关于思想史研究方法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深化的问题,如哲学史、理论史、概念史、学术史、思想史等概念如何厘定的问题;思想史自身的逻辑、概念系统和方法论问题;思想史和专门史之间的关系问题;思想外史与思想内史的关系问题等。

在第二环节,焦教授通过一系列经典文本,辨析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思想史的内涵及其本质问题。表现在文本谱系中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思想与现实关系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宗教异化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唯心主义能动性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精神生产观点及用阶级分析方法谈思想观念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哲学的贫困》中批判普鲁东将观念与现实倒转的黑格尔式做法问题、《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变革同社会条件变革步调一致的观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社会基本矛盾谈社会认识和评价活动问题、《资本论》中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出发批判资产阶级虚假的道德观问题,以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理论思维是历史思维、思维科学是历史科学等观点。由此可见,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作为历史性特质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是可能的。

在第三环节,焦教授借助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的说法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得以可能的三个关键词:扬弃、裂变和捍卫。具体是:“裂变”主要指的是马克思思想内史的演变脉络,即法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到“两大发现”的否定之否定进程。“扬弃”主要是马克思创始人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及其相应理论资源的批判性继承,列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开显了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西方思想史传统的关系。“捍卫”主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社会主义传统对唯心主义、无政府主义、拉萨尔主义、费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的各种典型形式、折扣形式和变形形式所展开的批判。这足以说明,马克思那里本来就存在思想史研究的丰富资源,这需要后人以充分的理论自觉去加以挖掘和呈现。

焦佩锋教授最后强调,理解马克思主义需要思想史的功夫,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思想史的方法。从历史到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史研究和文本研究结合,焦佩锋教授给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