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孙秀丽:差异、包容与责任——艾利斯·扬的正义理论研究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次数:213

差异、包容与责任

——艾利斯·扬的正义理论研究

作者:孙秀丽

出版发行:人民出版社

印刷:北京汇林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719×1000 1/16

印张:22

字数:305千字

版次:202112月第1

书号:ISBN 978-7-01-023850-0

 

作者简介

孙秀丽,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国外理论动态》《学习与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目录

如何理解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代总序)

导论

第一章 结构化非正义:正义理论的基本诊断

第一节 艾利斯·扬对传统正义理论的批判

一、正义的分配范式

二、分配正义的弊端

第二节 压迫和分配的多元正义

一、压迫的五种形式

二、社会结构与多元正义

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群体差异

一、正义的研究方法

二、新社会运动与多元群体差异

第二章 差异政治:正义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 差异性的社会关系

一、正义与关怀之争

二、艾利斯·扬对公平理想的批判

第二节 作为替代性思考的交往伦理学

一、哈贝马斯的普遍主义伦理困境

二、本哈比的对称性互惠

三、艾利斯·扬的非对称性互惠

第三节 差异政治的规范内涵

一、平等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

二、作为政治沟通资源的社会差异

第三章 包容性民主:正义理论的核心

第一节 差异的承认

一、正义与民主的关系

二、交往民主的核心范畴

第二节 协商民主新范式

一、协商民主的批判与继承

二、聚合民主与包容性民主

三、公共领域的民主化

四、隐私权的民主化

第三节 包容的政治交往形式及其实现

一、政治交往的三种形式

二、差异公民身份

第四章 政治责任与全球正义构想

第一节 艾利斯·扬对阿伦特责任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一、阿伦特的责任观

二、民族责任与共享责任

第二节 社会联带的责任模式

一、传统的责任模式

二、社会联带责任

三、个体判断与责任践行

第三节 全球正义与政治责任

一、正义的范围

二、全球责任正义构想

第五章 艾利斯·扬的多元正义理论:对话与批评

第一节 艾利斯·扬与当代思想家的对话

一、再分配与承认之争

二、多元文化主义与公民身份

第二节 艾利斯·扬正义理论的思想贡献及其局限

一、超越传统正义范式

二、差异政治的困境

三、批判的女性主义视阈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正义是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它与人们的良善生活相关,是人们评判社会政治生活以及制度合法性的重要规范。作为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新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艾利斯·扬质疑主流的正义理解,她独特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出分配正义的弊端,挑战了传统正义理论的理解范式。分配正义虽然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言不可或缺,但是它忽略了构成分配模式的结构性背景,也很难顾及一些非物质内容,例如权力、自尊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等,进而无法恰当地识别不正义。与很多理论家直接进行正义理论的正面阐释不同,艾利斯·扬从不正义入手,认为正义即对于不正义的矫正,从而避免从一个完美的、抽象的形态出发来讨论社会正义,为重新理解西方的正义理论传统提供了新的视角。

艾利斯·扬的正义思想既有着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受新社会运动的影响,艾利斯·扬关注的焦点是少数族群、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通过借鉴哈贝马斯、罗尔斯、后现代主义等思想资源,她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多元正义理论,主张通过交往民主来实现差异的制度化,实现差异的包容和责任的共担。其中,正义不是静态的分析,而是动态的过程。她寄希望人们在不合理的社会结构中能够有所行动,进而改变不正义。在这样的思考中,个体与社会结构之间不是二分的关系,制度性条件的正义与否与个体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息息相关,并为后者提供各种前提性条件。同时,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体或群体也需承担改变结构性不正义的责任。

艾利斯·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追求人类解放的传统旨趣,关注现代社会的各种非正义形式,为减少压迫、提升自由的社会研究提供了解释的和规范的基础。对差异政治、包容性民主以及社会联带责任模式的分析,构成了艾利斯·扬正义思想的理论主体。通过剖析艾利斯·扬正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解放旨趣,本书试图在批判理论的视域下探究正义理论的发展脉络,扩展正义问题的规范内涵,为丰富和发展社会批判理论和当代政治哲学前沿研究提供一种有益尝试。